房價的波動是影響離婚的一個重要因素
過去30年里中國經濟實現驚人增長,也帶來社會許多方面的根本變化。一些傳統價值觀受到挑戰甚至被拋棄。比如,從前被視為丑事的離婚如今司空見慣。據統計,1980年全中國的離婚案是34.1萬起,1990年上漲到80萬,2000年變成121萬,2010年達196萬,去年超過200萬。幾乎所有離婚案都發生在城市。城市越開放,離婚率越高。2010年北京離婚率是39%,上海38%,深圳36.3%,廣州35%。
但北京離婚率的增長趨勢在2011年看似放緩了。據市民政部門統計,去年有32999對夫婦離異,只比前一年上升1.2%,是7年來最低的。
業內專家認為,房價的波動是一個影響因素。房價在過去幾年里上漲時,一些分居夫婦推遲了離婚。他們不想賣掉共有房屋,期望以后能賣出更高的價錢。出于同樣原因,一方也不愿將自己所有的那一半賣給另一方。
但自去年房價開始表現出下降跡象以來,這似乎又成了分居夫婦推遲離婚的另一個原因,因為他們不想以較低價格賣房,而且也很難賣掉,因為政府對房屋買賣實施嚴格限制措施。北京律師楊曉林(音)認為,這部分導致了北京去年離婚率上升速度放緩。
楊舉了個他經手的離婚案:這對夫婦在2011年5月就如何分割共有財產達成協議。妻子將擁有夫妻共用住房,并以市場價付給丈夫另一半房錢。但1個月后,房價開始下滑,丈夫要求法院撤銷離婚裁決,因為他們的房子價格縮水了。妻子也同意,因為她不愿付更多的錢。